群英楊麗珍黃景昱皮膚科主治醫師 黃景昱
前幾天朋友緊急Line我:黃醫師請教你一下,我前幾天去郊外玩,隨意打死身上的小蟲,結果身上出現了很恐怖的疹子!我應該怎麼辦?
我回覆他:聽起來很有可能是隱翅蟲皮膚炎,快來診所治療吧。
後來朋友傳了以下的照片給我,照片中可見右手臂出現許多線條狀排列的紅疹,某些紅疹中央皮膚已經逐漸出現些許潰瘍泛白還有水泡,伴隨著刺痛與癢的感覺。
什麼是隱翅蟲皮膚炎?
隱翅蟲皮膚炎又名線狀皮膚炎(Dermatitis linearis),是因為接觸到隱翅蟲的體液而引發。隱翅蟲又叫做「青螞蟻」,體長約7mm-10mm,寬約1.5mm,隱翅蟲科包含數百種不同的種類,台灣最常見的是褐毒隱翅蟲(Paederus littorarius),特徵是具有黑橘相間的軀體。
隱翅蟲皮膚炎的致病原因
隱翅蟲體內所含的隱翅蟲毒素(Pederin)是導致皮膚出現劇烈反應的原因,隱翅蟲的毒素作用很強烈,只需要極少的量就能使細胞染色體崩解,使細胞停止分裂,並造成細胞凋亡。一般在接觸到毒素後12-48小時皮膚開始逐漸出現紅斑、水泡與潰瘍,也由於此類毒素反應很劇烈,會有較高的幾會留下色素沈澱甚至產生疤痕。
需要與隱翅蟲皮膚炎區別的是,「芫青科Meloidae」或「擬天牛科Oedemeridae」的昆蟲體液含有名為「班螯酸酐 Cantharidin」的化學物質,若接觸到人體皮膚也會產生紅疹水泡,通常在接觸後的數小時內就產生症狀,比隱翅蟲毒素快一些,不過嚴重度會比隱翅蟲毒素輕微,也比較不會有疤痕或明顯的色素沈澱。
特別的是,隱翅蟲毒素並不是隱翅蟲自己製造出來的,而是由蟲體內的共生細菌(假單胞菌Psudomonas spp.)所分泌的,而且大多只存在雌性隱翅蟲體內。隱翅幼蟲在吃下被假單胞菌汙染的卵殼後,假單胞菌便存在隱翅蟲體內,不斷製造隱翅蟲毒素並累積於隱翅蟲的體液之中。通常隱翅蟲不會主動叮咬人或分泌毒液,大多是因不慎拍打或壓到隱翅蟲而接觸到毒液。被壓扁的隱翅蟲雖然犧牲了小我,卻能因此警告其他動物不要再對隱翅蟲輕舉妄動,以保全隱翅蟲族群的完整性。
即使在室內也可能接觸到隱翅蟲
隱翅蟲大多在田野之間活動,雨季或溫度較高的季節是隱翅蟲活動力較高的時候,是隱翅蟲皮膚炎好發的季節。由於環境過度開發,使人類與隱翅蟲的生活空間重疊,而農藥使隱翅蟲的食物來源減少,因此向人類的聚落移動以尋找食物。隱翅蟲具有趨光性,在夜晚可能會由門窗的縫隙進入屋內,睡覺時不慎壓到蟲子可能會在隔天就出現皮膚不適的現象。
隱翅蟲皮膚炎的臨床表現
隱翅蟲皮膚炎最常出現在臉部、眼皮周圍、頸部、手臂、生殖器周圍等皮膚較為細緻的部位,雖然手掌應該是最早接觸到隱翅蟲毒素的部位,但因為手掌與腳掌因為角質層很厚,反而很少出現症狀。沾到毒液的手掌滑過皮膚便引起反應,所以隱翅蟲皮膚炎會呈現條狀的分佈,有時會在腋下、手臂彎曲處或膝蓋窩呈現對稱分佈,可能是因肢體彎曲或夾到蟲體所致。初期會感覺到刺痛、灼熱、搔癢,原本平平的線狀紅斑會逐漸產生水泡或膿包,局部會有潰瘍的情形,整個病程會持續兩週左右,皮膚才會逐漸修復癒合,之後的色素沈澱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會漸漸淡化。要比較小心的是,若不慎接觸到眼睛,會引起不斷流眼淚、結膜炎的症狀,嚴重者也可能使眼角膜受傷,影響視力。
要如何治療與預防隱翅蟲皮膚炎?
若不小心剛接觸到隱翅蟲體液時,應以大量清水沖洗,以稀釋毒素的濃度。如果已經出現皮膚不適的症狀,外用類固醇藥膏可以減緩發炎反應;在嚴重或大範圍的狀況,可以合併口服類固醇、抗組織胺、消炎止痛劑以降低全身性的發炎反應;若合併細菌感染,短期使用抗生素也是需要納入治療考量的。
預防接觸隱翅蟲是最重要的治療。在野外活動時,請穿著長袖長褲;身上出現不知名的蟲子或感覺皮膚有異物爬行時請勿拍打或搔抓,而是將蟲子吹走或彈走;夜晚時請確定紗窗緊閉,而且紗窗的孔徑也不宜過寬,以免小隻的隱翅蟲鑽入室內;如果在野外露營,晚上時也避免直接坐在燈光下,以免成為隱翅蟲的目標。一旦出現可疑的皮膚症狀,請儘速找皮膚科醫師診斷治療,以免留下明顯疤痕喔。
- 參考資料: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, 2016, 1–5
- 文章來源: 黃景昱醫師的皮膚小學堂